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扩弓方法对替牙期骨性反颌的影响
引用本文:傅 蕾,余 晶,吕海燕.不同扩弓方法对替牙期骨性反颌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4):23-25.
作者姓名:傅 蕾  余 晶  吕海燕
作者单位:南昌市第一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基金项目:江西省南昌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课题(20141963)
摘    要:〔摘 要〕 目的:分析替牙期骨性反颌患儿应用不同前牵与扩弓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5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 南昌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 60 例替牙期骨性反颌患儿,应用系统随机双盲法实施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纳入患儿 30 例。 对照组患儿应用前牵与传统上颌快速扩弓法,观察组患儿应用上颌反复扩缩法,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 疗后,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对照组鼻根点至颏部位最下点交角(N–Me)、下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 (MP–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上齿槽座点与横轴 交角(A–X)、上齿槽座点与纵轴交角(A–Y)、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交角(ANB)及下齿槽座点、鼻根点 及蝶鞍中心夹角(SN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前颅底平面与腭平面交角(PP–SN)、下 齿槽座点与纵轴交角(B–Y)外,观察组其他各项头影测量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前鼻棘之尖至颏部位最下点交角(ANS–Me)、N–Me、MP–SN、U1–SN、下齿槽座点与纵轴交角(B–X)、 A–X、A–Y、ANB、SNA 高于对照组,L1–MP 与下齿槽座点、鼻根点及蝶鞍中心夹角(SN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PP–SN 及 B–Y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替牙期骨性反颌患儿应用上颌反复 扩缩法有助于调整骨骼畸形,矫治效果优于传统上颌快速扩弓法。

关 键 词:替牙期骨性反颌  前牵方法  扩弓方法  儿童
收稿时间:2020/10/26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