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态显像对高血压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肾功能观察 |
| |
作者姓名: | 闫新慧 高永举 武新宇 谢建 张杰 |
|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郑州450003 |
| |
摘 要: | 目的评价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后血压及肾功能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动脉狭窄患者275例,按治疗方法分2组: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按病因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非ARAS)组;ARAS组中又分为年龄〈70岁组和≥70岁组。治疗后平均随访期(18±12)个月,随访期重点观察患者血压及肾功能变化。并探讨ARAS患者危险预测因素。结果治疗前,非ARAS组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高于患肾,与ARA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RAS组,单侧患者键肾功能轻度受损;双侧ARAS患者GFR基础值低于单侧ARAS患者。治疗后,非ARAS组血压及肾功能改善明显,GFR升高优于ARAS组(P〈0.01);ARAS组,单侧年龄〈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血压及肾功能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年龄1〉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血压控制,肾功能下降,与药物治疗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非ARAS组介入治疗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高血压和肾功能。ARAS患者治疗应首先控制各种致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单侧、年龄〈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年龄≥70岁和(或)GFR基础值〈55ml/min者,应综合评估各种因素,慎重考虑介入治疗方法。
|
关 键 词: | 肾动脉狭窄 肾动态显像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肾功能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