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
引用本文:张萍,孟宪宇.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8,10(1):48-51.
作者姓名:张萍  孟宪宇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巨检:标本切面呈实性,质地中等,灰白或灰黄色。界限清楚呈结节样8例,边界不清、无包膜6例,4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镜检:13例(72.22%)患者标本呈管状、梁索状、筛状和实体性结构混合型结构模式,部分区域以某一种结构为主。2例(11.11%)肿瘤以小管/梁索状结构为主(>90%),1例(5.56%)肿瘤团巢均呈筛状结构,2例(11.11%)肿瘤为具有基底样特征的实体型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可见腺上皮和肌上皮-基底样细胞形成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成分包括基底样细胞、肌上皮和腺上皮。基底样细胞呈多角形,中等大小,胞质稀少,核卵圆形或圆形,深染,可见泡状核。肌上皮细胞位于肿瘤团巢的周边和围绕假腺腔分布,呈短梭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略嗜酸性。腺上皮相对均匀的分布于筛状结构中或位于梁索/小管状结构内层,形成真性腺腔或潜在腔隙,可见红染的分泌物。本组18例患者Ⅰ级9例,Ⅱ级5例,Ⅲ级4例。免疫组化: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表型相似,腺上皮细胞CK5、CK7、Cam5.2、CK5/6、EMA和CD117均(+)。肌上皮-基底样细胞CK5、CK14、CK5/6、CK34βE12,以及肌上皮标记SM-MHC、p63、S-100和calponin均(+)。ER染色1例呈(+);10例PR(-),8例弱(+);5例Her-2(2+)、4例(1+);Ⅰ级乳腺腺样囊性癌Ki-67阳性率为3%~10%;Ⅱ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筛状区及小管状区Ki-67为5%,实性区为25%~30%;Ⅲ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Ki-67阳性率均>25%。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

关 键 词:腺样囊性癌  乳腺肿瘤  病理  免疫组化  
收稿时间:2017-09-14
修稿时间:2018-01-23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