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变化探讨其发病原理
引用本文:侯双凤,张素娟,刘连璞,蔡俊杰,肖焕才,李春德.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变化探讨其发病原理[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983(4).
作者姓名:侯双凤  张素娟  刘连璞  蔡俊杰  肖焕才  李春德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侯双凤,张素娟,蔡俊杰),第一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电镜室 (刘连璞,肖焕才),第一军医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李春德)
摘    要: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原理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血脂升高,动脉壁损害及血栓形成等为主要发病因素。溶酶体在AS发病学中的作用赤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Col-toff Schiller等认为,AS的发生是由于溶酶体内水解酶活性相对不足或先天性缺乏所致,是一种溶酶体过载疾病。Shio等及Wolinsky用组化方法显示,粥样硬化病灶内溶酶体数量及活性均增加。本文拟通过家兔实验材料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探讨内皮细胞,尤其是平滑肌细胞(着重在其溶酶体)的改变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