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苦参生物碱和黄酮体外抑菌活性比较
引用本文:黄琦,屈玟珊,高世军,马俊琳,刘龙元,徐麟,马鸿雁.苦参生物碱和黄酮体外抑菌活性比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5):577-581.
作者姓名:黄琦  屈玟珊  高世军  马俊琳  刘龙元  徐麟  马鸿雁
作者单位:1.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3.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化工学院,广东中山,528453
基金项目: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4454807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12416),广东药学院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573004)
摘    要:目的 探讨苦参生物碱、黄酮及其单体(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5-methyl-Kushenol C、三叶豆紫檀苷和高丽槐素)对不同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薄层色谱-直接生物自显影法测定药物的抑菌检测限(LOD);纸片扩散法测定苦参黄酮单体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 苦参总生物碱、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范围分别为4.95~31.64 mg/mL和7.50~31.64 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范围分别为1~4 mg/mL和1~4 mg/mL.苦参生物碱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LOD值均大于10 μg;黄酮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OD值为1.3~2.5 μg,对大肠埃希菌的LOD值小于1.3 μg.各黄酮单体中,槐属二氢黄酮G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苦参酮和高丽槐素,三叶豆紫檀苷无抑制作用.结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苦参总黄酮及单体的抑菌效果均优于苦参总生物碱及其单体.

关 键 词:苦参  生物碱  黄酮  微量稀释法  薄层色谱-直接生物自显影  纸片扩散法  抑菌作用

Comparison of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lkaloids and flavonoids of Sophora flavescens Ait.
Abstract:
Keywords:Sophora flavescens Ait    alkaloids  flavonoids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TLC-direct bioautography  disk diffusion method  antimicrobial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