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影响
引用本文:马跃,郭春蕾,孙继飞,高山山,罗屹,陈庆燕,洪洋,张磊,曹久冬,肖雪,荣培晶,方继良.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3(4):367-373.
作者姓名:马跃  郭春蕾  孙继飞  高山山  罗屹  陈庆燕  洪洋  张磊  曹久冬  肖雪  荣培晶  方继良
作者单位: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3.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4282、81774433;
摘    要: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抑郁症(DD)的脑效应机制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2例DD患者为抑郁组,3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抑郁组予双侧耳穴心、肾taVNS治疗,选用疏密波,频率4 Hz/20 Hz,电流强度≤20 mA,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天2次,共治疗8周。于基线期及治疗8周后,两组均行rs-fMRI扫描。观察健康组基线期和抑郁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观察两组间及抑郁组治疗前后差异的脑区,并获得fMRI度中心度(DC)值,将DC值与HAMD、HAMA及WCST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抑郁组治疗前HAMD、HAMA评分高于健康组(P<0.05),抑郁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脚1区、左侧岛叶、右侧壳核、双侧辅助运动区、右侧额中回为差异显著的脑区。治疗后,抑郁组患者左侧...

关 键 词:抑郁症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度中心度  功能连接强度  认知功能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