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治疗中,对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干预方法等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均治疗12个月。干扰素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服用利可君以及维生素B4和鲨肝醇,服用的剂量均为每天三次,均服用至疗程结束。所有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后的第1个月和第2个月,进行抑郁和焦虑评定。采用问卷调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HAMD和HAMA量表异常的患者服用西酞普兰,于服用西酞普兰后第1月、第2月再次行量表问卷调查。于治疗后第6个月,第12个月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氧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eAg)转阴率;于干扰素治疗的2周,第1个月,第2个月,和服升白细胞药物后第1个月,第2个月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结果干扰素治疗后第6个月,研究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71.11%(32/45)、55.56%(25/45)和48.89%(22/45)高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治疗后第12个月,研究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依然均高于对照组。干扰素治疗后第2个月,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较第1个月降低(P0.05)。干扰素治疗后1个月,2个月,研究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升白细胞药物后第2个月,研究组,对照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较第1个月升高(P0.05)。服用升白细胞药物后第1个月,第2个月,研究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治疗后,研究组有25例患者出现了HAMD、HAMA评分异常,对照组有27例患者出现了HAMD、HAMA评分异常,HAMD、HAMA评分均有升高趋势,第2个月评分高于第1个月评分(P0.05)。干扰素治疗后第1个月,研究组HAMD评分、HAMA评分分别为(22.68±5.12)、(16.27±3.2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治疗后第2个月研究组HAMD、HAMA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西酞普兰片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有降低趋势,第2个月评分低于第1个月评分(P0.05);治疗后第1个月、第2个月研究组HAMD、HAM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都易造成骨髓抑制、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的不良反应,聚乙二醇干扰素比普通干扰素更易造成骨髓抑制。采用有效的临床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