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点
引用本文:陈志勇,程正银,张旭辉,徐海林,陈宏才,余洪涛,尹畅,周国锋,陆红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点[J].放射学实践,2020(3):286-290.
作者姓名:陈志勇  程正银  张旭辉  徐海林  陈宏才  余洪涛  尹畅  周国锋  陆红艳
作者单位:430040武汉,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陈志勇、程正银、张旭辉、徐海林、陈宏才、余洪涛、尹畅、周国锋),科教科(陆红艳)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64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学早期、进展期、吸收期影像学特点。结果: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54.55岁,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84.37%),常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98.44%)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及下降(100%),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79.69%),血沉加快(75%)。COVID-19的 CT 表现多为双肺多叶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实变及条索影,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肺部病变CT早期显示磨玻璃影(61.53%),磨玻璃影伴实变(19.23%),斑片状实变(8. 97%),大片实变影(10.25%);进展期磨玻璃影(4.58%),磨玻璃影伴实变(38.17%),斑片状实变(12.21%),大片实变影(20.61%),纤维条索影(23. 66%);吸收期CT表现磨玻璃影(3.22%),磨玻璃影伴实变(23.03%),斑片状实变(9.68%),大片实变影(23.39%),纤维条索影(34. 68%)。结论:COVID-19的CT影像学表现早期双肺胸膜下多发淡薄的局限性磨玻璃影,进展期双肺多发、弥漫磨玻璃影伴实变,进一步发生实变,病变严重者出现“白肺”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纤维条索影,吸收期病变由多发、弥漫转变为局限,见较多纤维条索影,部分可完全吸收。

关 键 词: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感染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