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
引用本文:李兰娟.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2):757-759.
作者姓名:李兰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杭州,310003
摘    要:肝衰竭病人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病死率仍高达70%-80%。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相应短缺,病人等待肝脏移植的时间逐渐延长。美国2004年仅有20%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接受了肝脏移植。如何应用暂时的支持手段,维持病人的生命,以待肝细胞再生或等到合适的供肝,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外的机械或生物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液和(或)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非生物人工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病情选择各种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后有效地提高了肝衰竭的疗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为更有效地代替肝脏的功能,将生物成分引入人工肝的治疗,即为生物人工肝(BAL)。

关 键 词:非生物人工肝  临床应用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肝细胞再生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脏移植  衰竭病人  内科治疗  system  生物活性物质
文章编号:1005-2208(2005)12-0757-03
收稿时间:2005-08-15
修稿时间:2005-08-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