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的预测作用分析
引用本文:李才营,张 裕,赵英海,车 星,王宏刚,戴 翔.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的预测作用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 15(10): 951-955
作者姓名:李才营  张 裕  赵英海  车 星  王宏刚  戴 翔
作者单位:225300 江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李才营,赵英海,车 星,戴 翔),肾内科(张 裕),普外科(王宏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600434);江苏省卫生健康委面上项目(编号:M2020084)
摘    要:[摘要]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2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规范的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随访患者出院1年内发生PTS的情况,比较PTS组和非PTS组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预测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危险因素。结果 262例下肢DVT患者中有75例在出院后1年内发生PTS,发病率为28.63%。与非PTS组相比,PTS组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更高,下肢DVT病程≥14 d、合并静脉曲张和髂股静脉血栓的人数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可有效预测下肢DVT患者发生PTS,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69~0.888;P=0.000),截断值为3.645 m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2.46)、髂股静脉血栓(OR=2.16)以及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3.645 mg/L(OR=2.92)是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下肢DVT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有助于识别PTS高危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关注。

关 键 词:D-二聚体;血栓后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
收稿时间:2022-04-02

Analysis on the predictive role of D-dimer level detec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befor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I Cai-ying,ZHANG Yu,ZHAO Ying-hai,et al.. Analysis on the predictive role of D-dimer level detec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befor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Clinical Medicine, 2022, 15(10): 951-955
Authors:LI Cai-ying  ZHANG Yu  ZHAO Ying-hai  et al.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临床新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临床新医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