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与鼻-眶-脑毛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
引用本文:蒋玙姝,李玮,庞瑞,代淑华,秦灵芝,张弥兰,刘慧勤,王晓娟,李可,张杰文.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与鼻-眶-脑毛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4(2):108-115+96.
作者姓名:蒋玙姝  李玮  庞瑞  代淑华  秦灵芝  张弥兰  刘慧勤  王晓娟  李可  张杰文
作者单位:1.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 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3. 叶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    要:目的 比较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ICA)和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7例窦源性ICA和6例RO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存在CNS真菌感染致病因素。ROCM患者更易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包括眼球突出、眶周肿胀和眼内炎,且易出现发热、面部肿胀和面神经麻痹等非眼部症状和体征。ROCM患者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更明显。头颅MRI显示窦源性ICA患者常见受累部位为鼻窦-眶尖-眶后-海绵窦,ROCM患者易出现鼻窦炎症、骨质破坏和毛霉菌侵及脑血管表现。50%ROCM和42.9%窦源性ICA患者接受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5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接受药物+手术联合治疗。随访至2023年9月,共50%ROCM和28.6%窦源性ICA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窦源性ICA和ROCM病情进展迅速,伴有糖尿病的ROCM幸存者更易遗留残疾。及时诊断和启动抗真菌药物治疗,纠正潜在的诱发因素,以及积极的手术清创,是更好地治疗CNS真菌感染的基础。

关 键 词: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感染  曲霉菌  毛霉菌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