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炎临床诊疗进展 |
| |
引用本文: | 辛凯明,任顺平. 缺血性肠炎临床诊疗进展[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 0(1): 61-65 |
| |
作者姓名: | 辛凯明 任顺平 |
| |
作者单位: |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 |
基金项目: | 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30313025-7) |
| |
摘 要: | <正>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道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导致肠壁缺血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1]。轻者表现为可逆性肠绞痛或局灶性缺血性肠炎,重者则会发生肠坏疽、穿孔,甚至急性肠梗死[2]。1963年Boley首次提出该病具有肠缺血损伤的可逆性,1966年Marston将其命名为"IC"。缺血性肠炎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
|
关 键 词: | 缺血性肠炎 病因 临床表现 诊疗方法 |
Research proces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ischemic coliti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