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觀察了食蟲、齧齒、食肉、貧齒、偶蹄、靈長各目的成長動物,以及年齡不同的正常和病態的人類小腦切片,在皮質淺部都見異位的樸氏細胞。在皮質中層正列以上,樸氏細胞可附貼皮質的外緣,甚至落入軟膜下腔。在分子層中,它們可孤處、團聚、間隔平排、在正位行伍錯亂、也可漫佈分子全層。異位的細胞多屬稚型:形體渾圓、胞核大、胞漿少、方向複雜樹突細直。它們也顯病態:胞體狹長、形相枯竭、有時多核、多仁。 樸氏細胞的異位照例伴有應自表層沉居深部的顆粒細胞,這表示它們同是出於邊緣顆粒。 說樸氏細胞源出室壁生發層不能解釋它們留居皮質的淺部。異位的事實指證它們來自邊緣顆粒層,出於二級的生發,下沉定居中層。初型的樸氏細胞受了惡性因素的影響,減低了遷移、分化的能力,以致留居原產地點,隨軟膜落入下腔,下沉時隨地中止-孤處、團聚、成排、漫散。在病理小腦中,皮質的團塊可孤處深部,這表示二級的生發細胞永達淺面而在深部增殖,也生出樸氏細胞。受了發生的遏制,成長以後,分子層中部可長久殘存横延的“外”顆粒層;此時深方即無有或少有樸氏細胞。此層稀疏或中斷的地點,在下方樸氏細胞就分化很好。這暗示樸氏細胞是通過此層從淺面移來的。 樸氏細胞在淺部的異位指證它們至少有一部分(若非全部)是出自早期的邊緣顆粒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