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肝纤克对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引用本文:陈超,饶娅琦.肝纤克对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6-98.
作者姓名:陈超  饶娅琦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三峡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宜昌市443002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别甲、大贝等复方肝纤克对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4-03/2005-01在三峡大学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昆明系小鼠90只,Wistar大鼠90只。雌雄不拘。肝纤克主要成分为别甲、大贝、玳瑁、蚤休、田七、白花蛇等,由三峡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自制。②观察肝纤克对硫代乙酰胺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取昆明系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0.2mL/只,灌胃;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以100s/L肝纤克0.2和0.5mL/只,灌胃,1次/d,共3d。于末次给药后24h,各鼠均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50mg/kg。并如上法重复给药1次。再过24h后取小鼠眼眶血,以赖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③观察肝纤克对氢基半乳糖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取昆明系小鼠30只,分组及组名同上。然后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500mg/kg。72h后取小鼠眼眶血,以赖氏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水平。④观察肝纤克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取昆明系小鼠30只,分组及组名同上。末次给药后24h,各鼠腹腔注射1s/L四氯化碳石腊油10mL/kg,并如上法再给药1次。24h后取小鼠眼眶血,以赖氏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水平。⑤观察肝纤克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取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不给任何药物);盐水对照组: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后以1g/L四氯化碳石蜡油(0.2mL/只)作背部皮下注射,每隔3d1次,共45d,12次进行造模],以生理盐水进行干预;预防性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造成肝纤维化模型的同时,分别用0.5和1.0s/kg肝纤克,灌胃进行预防性治疗.1次/d;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造模后.分别用0.5和1.0g/kg肝纤克进行治疗。治疗各组均用肝纤克干预60d。于末次注射1g/L四氯化碳石蜡油24h后,从盐水对照组中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做肝脏组织切片.以检查成型情况。肝纤克干预60d后,自大鼠尾部取血,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并以对硝基磷酸酚动态法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统计肝纤维化的发生率。⑥根据组织形态学变化,将肝纤维化分为轻度(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并轻度向小叶内伸展,汇管区因而增宽,伴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中度(汇管区有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较明显地向小叶内伸展,伴较多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被重新划分,但尚无典型假小叶形成),重度(除上述表现加重外,有典型假小叶形成)。⑦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小鼠90只和大鼠9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肝纤克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硫代乙酰胺、氨基半乳糖、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肝纤克治疗各组及空白对照组四氯化碳致慢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P〈0.05-0.01),肝纤克治疗各组接近空白对照组。硬防性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肝纤维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程度低,多为轻度。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与盐水对照组接近。多呈肝纤维化重度表现。 结论:①肝纤克对硫代乙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②当预防性给药时,肝纤克既可保护肝脏的功能叉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而当肝纤维化形成后治疗性给药时,肝纤克虽能保护肝脏的功能。但却不能消除或缓解已经形成的纤维化变化。

关 键 词:肝硬化  中药疗法  扶正  复方  肝纤克  干预作用  肝纤维化  实验  肝损伤
收稿时间:06 2 2005 12:00AM
修稿时间:10 20 2005 12:00AM

Interventionai effect of Gan Qian Ke on experimental hepatic injury and hepatic fibrosis
Chen Chao, Rao Ya-qi.Interventionai effect of Gan Qian Ke on experimental hepatic injury and hepatic fibrosi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6,10(3):96-98.
Authors:Chen Chao  Rao Ya-qi
Institution: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Drugs, Medical College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Hu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