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者春阳  李阳杰  何明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心内科
摘    要:<正>尽管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血运重建解决了缺血相关的冠状动脉狭窄,有助于缓解急性期心肌细胞缺血缺氧,降低患者死亡率。然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恢复罪犯血管血流,但并不能完全预防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发生发展[1]。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AMI后发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防治AMI后心力衰竭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远期预后是AMI治疗的目标。对于成功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目前尚无有效预测心力衰竭及对这类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的方法,寻找预测及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将AMI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机制以及该病理过程中涉及的炎症、心脏损伤和坏死、纤维化、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修复等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为AMI后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  心脏纤维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