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胃肠道间质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引用本文:程玲,胡志红,吴萍,郑美蓉.胃肠道间质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11):1213-1214.
作者姓名:程玲  胡志红  吴萍  郑美蓉
作者单位:[1]九江学院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江西九江332000 [2]九江医学院医学科研中心,江西九江332000
摘    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6例GIST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CD34、CD117、Vimenti、Desmin、Aetin、S-100共6种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胃15例(54%),小肠11例(39.6%),其他部位10例(36%)。肿瘤直径0.5~20cm(平均6.5cm)。肿瘤最大直径≥5cm,核分裂相数≥5/50HPF及有溃疡形成3项在良性与恶性之间有显著意义。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结果为:11例恶性及潜在恶性GIST中CD34、CD117、Vimenti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9例(81.8%)、10例(90.9%)、11例(100%),Desmin(-)、Actin(-)、S-100(+)表达分别为10例(90.9%)、11例(100%)、9例(81.8%)。结论肿瘤的大小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是何别于平滑肌肿瘤的一类成分复杂的间叶性肿瘤。

关 键 词:胃肠肿瘤  间质瘤  病理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文章编号:1684-2030(2006)11-1213-02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