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上病下取”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
引用本文:谷娜,李飞,邱帅辉,韩舒煜.基于“上病下取”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2):78-82.
作者姓名:谷娜  李飞  邱帅辉  韩舒煜
作者单位:1. 安徽中医药大学;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    要:目的 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方法 以“眩晕”、“针刺”、“温针灸”、“电针”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02篇相关文献,涉及下肢穴位17个,腧穴的总频次为212次。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眩晕的下肢穴位所属经络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取穴频次较高的前六位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血海、太溪。其中,以特定穴的使用频率最高,以五腧穴最为常用。穴位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大类由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组成。第二大类由太冲-悬钟-足三里-太溪、侠溪-行间、三阴交-血海-足临泣组成。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共得到7个核心腧穴节点,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临泣、侠溪、丰隆。结论 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下肢穴位多以脾胃肝肾经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并显示出辨证循经取穴的规律。

关 键 词:上病下取  下肢穴位  眩晕  应用规律  复杂网络分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