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引用本文:史德刚,栗国梁,张积仁,黄忠琴,许灼新,陈志维,陈逊文.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33).
作者姓名:史德刚  栗国梁  张积仁  黄忠琴  许灼新  陈志维  陈逊文
作者单位:1.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放射科,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2.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放射科,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3.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82
4.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骨伤科,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佛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佛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摘    要: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接的成骨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基因转染效果实验,于2007-11-27/2008-12-0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细胞诱导.5周龄Wistar大鼠用于移植实验.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徐霖博士惠赠.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与磷酸钙胶原材料复合培养,植于Wistar大鼠后腿肌袋内,正常饲养2,4周后取出植入的复合材料,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比较以及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新生血管数目的比较.结果:利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转染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从形态、增殖特性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等方面分析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重组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目的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转染的细胞有大量目的基因mRNA转录和目的蛋白表达.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长均加快,细胞周期中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转染与未转染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分泌量小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P<0.01).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与未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组均有Ⅰ型胶原mRNA表达,但是,转染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均无Ⅰ型胶原基因mRNA转录.转染有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复合材料部分被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内有新生血管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增殖较快,但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理想.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稳定表达,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子细胞转染的目的基因.

关 键 词: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源性成骨细胞  生物学特性  血管生成

Effects of 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ne transfection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marrow-derived osteoblasts and angiogenesis
Shi De-gang,Li Guo-liang,Zhang Ji-ren,Huang Zhong-qin,Xu Zhuo-xin,Chen Zhi-wei,Chen Xun-wen.Effects of 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ne transfection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marrow-derived osteoblasts and angiogenesis[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09,13(33).
Authors:Shi De-gang  Li Guo-liang  Zhang Ji-ren  Huang Zhong-qin  Xu Zhuo-xin  Chen Zhi-wei  Chen Xun-we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