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穴位痛阈的影响
引用本文:杨丽娟,王晓信,李彬,王淑斌,张赛,晋志高,邵蕊,王莹.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穴位痛阈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8(9).
作者姓名:杨丽娟  王晓信  李彬  王淑斌  张赛  晋志高  邵蕊  王莹
作者单位:煤炭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区仁和镇卫生院;华北理工大学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穴位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18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针刺1组选取与正常人腧穴疼痛阈值变化大的腧穴为主穴,结合临床辨证再选用适当的配穴;针刺2组以临床资料为基础辨证选穴,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观察3组治疗前后穴位疼痛阈值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针刺1组、针刺2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是80.0%、76.7%、56.7%,针刺1组、针刺2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1组、针刺2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腹部不适、泄泻、肠鸣矢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便秘、纳呆、倦怠乏力、抑郁烦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证候积分主要症状腹部不适、泄泻、便秘,次要症状肠鸣矢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大肠经、小肠经、脾经、胃经大多数相关穴位的疼痛阈值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对IBS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与疾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以为治疗选穴提供帮助,为疗效评价提供一种直观化、量化的新途径,为提高临床疗效及阐明针刺作用机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