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案对修复后牙根抗折裂性能的影响,并为临床口腔修复积累经验。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行正畸拔除的33颗前磨牙作为样本。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3根纤维桩进行分组,分别设为A组(对照组)、B组(喷砂组)和C组(过氧化氢酸蚀组)。将上述纤维桩置于离体牙内,树脂成核,并行金属全冠修复。样本牙经冷热循环及循环加载模拟口腔环境处理后,将其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评其抗折裂强度,计算折裂率。结果三组间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颈部近远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抗折裂强度均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抗折裂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牙齿折裂率为81.8%,明显高于B组和C组牙齿折裂率的36.4%、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牙齿折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表面行喷砂或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后,能有效增强修复后牙根的抗折裂强度,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