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混合浓缩血小板(血小板A)、新改良白膜法混合浓缩血小板(血小板B)、单采血小板(血小板C)制剂质量以及对血液病患者临床输注效果。【方法】比较三种血小板制剂的实验室指标,根据输注目的分为预防性输注、治疗性输注,比较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校正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判断预防性输注效果;比较输注前后出血分数,判断治疗性输注效果,并对不良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小板A所含血小板数量低于血小板B和血小板C,红细胞(RBC)混入量高于其他两种血小板(P<0.05)。三种血小板制剂白细胞(WBC)混入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输注时,同一组别内输注前血小板浓度低于输注后24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A后24h血小板计数低于血小板C(P<0.05)。预防性输注131人次,输注无效率为22.90%,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输注无效率高于其他疾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输注时,同一组别内输注前出血分数高于输注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A后24h出血分数高于其他两种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A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高于血小板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C、血小板B部分实验室指标、输注效果、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优于血小板A,血小板B可以作为单采血小板供给不足时的有效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