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中医证候特征
引用本文:白雪松,黄晶晶,黄彬,李业莹,沈傲,梁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中医证候特征[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4(1):80-84.
作者姓名:白雪松  黄晶晶  黄彬  李业莹  沈傲  梁田
作者单位:1. 安徽中医药大学;2.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3.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4.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摘    要:目的 采用聚类变量分析方法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8—9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自制资料提取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医证候因子。对中医证候因子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及聚类变量分析;最后,由4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根据相关指南从聚类变量分析结果中筛选合适的聚类簇目,总结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及中医证候。结果 根据聚类变量分析结果,中医症状和舌脉体征可聚为24类,共归纳出15类证素,其中病性证素9个,分别为气虚、气滞、阴虚、阳虚、血虚、实热、痰浊、水湿、血瘀;病位证素6个,分别为心、肝胆、脾、肾、肺、胃。剔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聚类变量,发现中医证候聚为5类时,各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1,提示聚类结果较好。5类中医证候分别为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瘀热互结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属本虚标实,实证以气滞、实热、血瘀、痰浊、水湿为主,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血虚为主,病位涉及心、肝胆、脾、肾、肺、胃等脏腑,中医证候可分为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

关 键 词:心绞痛  不稳定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聚类分析  证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