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肽类药物与中药肽研究展望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杨晓男,阮丽君,江兴,宋志军,韦坤华,秦双双,梁莹,侯小利,王喜军,缪剑华.多肽类药物与中药肽研究展望北大核心CSCD[J].中国中药杂志,2022(22):5978-5990.
作者姓名:杨晓男  阮丽君  江兴  宋志军  韦坤华  秦双双  梁莹  侯小利  王喜军  缪剑华
作者单位:1.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资源智慧创制工程研究中心530023;2.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530023;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教育部经典名方有效性评价及产业化开发工程研究中心150040;4.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421001;
基金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桂科AA18242040);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18126013);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类项目(桂科ZY21195044);广西中医药管理局项目(GXZYZ20210016);广西药用植物园科研创新团队项目(桂药创2019002,桂药创2019006);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基金项目(桂药园基202001)。
摘    要:肽(peptide)是指由2~5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介于小分子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易吸收、靶向性强和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研究热点之一。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肽类物质,传统煎、熬、煮的用药方式,能够有效利用此类成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物活性。而目前实验室中的中药成分研究多数采用高浓度醇提方法,可能造成众多天然药物中肽类成分被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中的肽类成分是发挥传统药效的重要成分。作者结合多年研究以及文献检索,提出了“中药肽——表达中药功效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小分子与蛋白之间,由2个或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化合物”的概念,进而总结中药肽的提取与分离、中药肽的结构确定方法与路径,对基于“整体观”和大数据的现代化中药肽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将人工智能预测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相结合,提升中药肽发现的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不同中药肽和不同靶点之间的全息图像,为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肽创新药物设计及相关健康产品研发提供新范式。

关 键 词:中药肽  生物活性  研究方法  药物研发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