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热控制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齐猛,陈文劲,王宁,凌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热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8):441-444.
作者姓名:齐猛  陈文劲  王宁  凌锋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3
摘    要:发热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最常见的系统性并发症,约41%~72%的SAH患者出现发热1-3]。通常发热被定义为核心温度〉38.3℃。SAH后的发热,可以加重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加缺血性脑损伤,影响意识状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有不利影响。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发热  体温调节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