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及良恶性鉴别
引用本文:韩太林,赵慧萍,曾蒙苏,周康荣,周建军.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及良恶性鉴别[J].放射学实践,2014,0(7):808-813.
作者姓名:韩太林  赵慧萍  曾蒙苏  周康荣  周建军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特征,并分析其良、恶性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黏液腺癌27例,黏液性囊腺瘤22例,低级别黏液性肿瘤18例。分组对照分析CT及MRI征象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形态、境界、根蒂和囊壁(厚度、均匀度、光滑度、完整度)、内容物(壁结节、分隔、钙化、囊液、气体)、强化(强度、均匀性、方式)、腹水、淋巴结等因素与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黏液腺癌多表现为长茄子形,最大径6.5cm(2.9~11.2cm),长径与短径比值平均2.5。27例均囊壁不光整,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多伴附壁结节样(n=11)或分隔条絮样强化(n=13),钙化(n=17)以囊内颗粒状多见(n=14),部分可见囊壁破裂形成腹腔假性黏液瘤(n=12)及腹腔种植转移(n=8)。黏液性囊腺瘤多为球形,最大径3.5cm(2.2~9.5cm),长径与短径比值平均1.65,囊壁相对光整,边界相对较清,强化较均匀;钙化(n=17)多为附壁蛋壳样钙化(n=11),腹水少见。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恶性度较低,影像表现介于黏液腺癌与囊腺瘤之间, 1例穿孔但未见腹腔种植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良性组的根蒂和囊壁均匀度、光滑度及其强化均匀性与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上分为上述三类,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术前相互鉴别困难;根蒂和囊壁的均匀度、光滑度及强化均匀性等因素对判断良恶性有帮助,由于样本量有限,其他因素的鉴别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阑尾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CT and MR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ity and malignancy of appendiceal mucinous tumors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