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
引用本文:朱龙,陈泽军,蒋明,徐光明,刘介平,蔡宁,吴旻.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0).
作者姓名:朱龙  陈泽军  蒋明  徐光明  刘介平  蔡宁  吴旻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镇江,212001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基金
摘    要: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建立可靠的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SAH3d组、SAH5d组、SAH7d组、SAH10d组和SAH14d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脑血管造影、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等方法观察SAH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SAH后第3d基底动脉狭窄,第7d达高峰。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显示出血后第3d开始出现血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变性,并随时间推移加重,第5d和第7d病理改变更明显,尤以第7d为著,10d后缓解。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病理结构  动态变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