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传统固态组织工程骨不能满足口腔颌面外科不规则骨缺损的修复,液态细胞和生长因子难以在其中达到均匀分布。随着微创伤外科技术的发展,研制和应用可注射性骨替代材料己成为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目的:观察壳聚糖/β-磷酸三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注射性复合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2009-03在暨南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应用液态壳聚糖和固态β-磷酸三钙体外混合形成的复合体为支架,加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冻干粉,制成可注射性人工骨。方法:本实验24只动物48侧分为4组,每组12侧颌骨缺损:实验组1,植入CS/β-TCP/rhBMP-2复合物;实验组2,植入CS/β-TCP载体;对照组1,植入自体骨(取自该动物髂骨);对照组2,未植入任何材料。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周各处死8只(与正文不一致)每组2只4侧,取材后行X射线、苏木精-伊红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降解及新骨生成情况,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矿物密度,以探明成骨的质量和成骨速度。结果:①大体观察显示,各实验组骨缺损区骨痂量和骨痂厚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增厚,且各时间点,CS/β-TCP/rhBMP-2组的骨痂量与自体骨组相当,而多于其它组。○2X线显示,各组缺损区透光区面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术后2周,CS/β-TCP/rhBMP-2组和自体骨组修复区边缘和中心有散在的小片状阻射影像,术后4周,空白对照组、CS/β-TCP组修复区中心才出现散在的小片状阻射影像,术后8周,CS/β-TCP/rhBMP-2组和自体骨组缺损区无透光区,其他组缺损区透光区也较4周有所减小。○3组织学观察显示,各时间点CS/β-TCP/rhBMP-2组、自体骨组两组骨基质均分别较CS/β-TCP组和空白对照组多,且CS/β-TCP/rhBMP-2组和自体骨组骨基质无明显差别。空白对照组最差。○4SEM结果显示,术后4周,材料与周围骨床呈纤维骨性结合,材料已开始降解;术后8周,CS/β-TCP/rhBMP-2组材料与周围骨床形成骨性结合,间隙基本消失;其他实验组间隙也有所减小,材料降解明显,界面处不能看到完整材料结构。实验组,各组区别?○5术后骨密度测量显示各组骨缺损区随时间延长密度逐渐增大,CS/β-TCP/rhBMP-2组术后2,4,8周骨密度值明显优于CS/β-TC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CS/β-TCP/rhBMP-2组和自体骨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CS/β-TCP/rhBMP-2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骨引导及骨诱导能力。②CS/β-TCP可作为rhBMP-2良好的注射性载体,有希望成为微创外科修复骨缺损的新型可注射载体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