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牙齿健康部位与龋损部位菌斑pH变化的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徐小娟,刘鲁川,温秀杰. 牙齿健康部位与龋损部位菌斑pH变化的比较研究[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3, 13(4): 189-192
作者姓名:徐小娟  刘鲁川  温秀杰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重庆,400042
摘    要:目的研究进食糖后患龋情况不同者健康牙面或龋洞内菌斑pH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明龋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接触法直接在原位测定菌斑pH在漱糖后1 h内的变化.实验分3组,分别为无龋组(CF)、普通龋组(CIA)和龋活跃组(CA),三组均测定健康牙面菌斑pH的变化,龋活跃组另外测定龋洞内菌斑pH的变化,绘制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菌斑基线pH(pHrest)、pH下降的最低值(pHmin)、pH的下降幅度(△pH)及30 min内的曲线下面积(AUC3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菌斑pH在漱糖后均下降,约5~10 min后达到最低值,随后缓慢上升,1 h左右可恢复至用糖前的水平;三组健康牙面菌斑pH的变化相似,pHrest、pH min、△pH、AUC30均无显著差异(P>0.05);龋活跃组龋洞内菌斑pH在漱糖后的变化趋势与三组健康牙面相似,但龋洞内菌斑的pHrest明显较健康牙面低(P<0.01),用糖后pH的下降更为明显,pHmin和AUC30均较健康牙面小(P<0.01或P<0.05),且恢复到用糖前基线水平所需时间亦较长.结论龋洞内的菌斑产酸力较健康牙面高,进一步验证了龋病的发生是局部菌斑产酸力增强所致.

关 键 词:牙菌斑 蔗糖 pH测定 龋病
文章编号:1005-2593(2003)04-0189-04
修稿时间:2002-08-26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laque pH response in sound and carious sites of teeth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