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代针灸治疗眩晕处方的选穴规律研究
引用本文:詹倩,陈华德.古代针灸治疗眩晕处方的选穴规律研究[J].中国针灸,2014(4).
作者姓名:詹倩  陈华德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发[2009]30号;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757
摘    要:研究古代针灸治疗眩晕穴位的选取、配伍特点及经络运用规律。从先秦到清代涉及针灸治疗眩晕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和支持度对比法进行分析,找寻腧穴、经络运用规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提炼出穴位的配伍方法。由此总结出治疗眩晕运用频次和支持度较高的腧穴依次是风池、上星、阳谷、解溪、足临泣、神庭等;采用的配穴方法多为局部配穴法、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阳经与阳经配穴法、子母经配穴法;经络多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对比古今文献资料,发现古代取穴、选经、配穴方法与现代临床有相同点,但选穴用阳谷、解溪、飞扬,配穴用子母经配穴法为现代临床所少见,可为现代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眩晕  针灸处方  数据挖掘  文献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