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典医籍通借字字典
引用本文:王琦 ,陈庚.古典医籍通借字字典[J].陕西中医,1982(4).
作者姓名:王琦  陈庚
摘    要:<正> 中医古典医籍中,有许多通借字、古今字,如果弄不清这些字的意义,往往无法读通,甚或因‘字’害义,误解原文。以通借字而言,甲乙两字的形体和意义本不相同,但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甲字便被借作乙字,亦即所谓“本无其意,依声托字”。对此,正如清代文字学家王引之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的“佩”,通倍,古“倍”与“背”通,指愚者相与违背。如作“佩服”之“佩”讲,则文理不通。再以古今字而言,古字和今字有部分意义相通,在表示这部分意义时,古字可以被今字代替。如《素问·调经论篇》“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这里的“反”即返回之“返”,若作相反之“反”解,则与原义大相迳庭。由此可见,弄清这些字的音义甚为重要。但目前这类工具书较少,读者常常为解一字费时很多。为此,我们将中医古典医籍中常见的通借字和古今字,注读音、释字义、标出处、示例句,采用字典的形式,提供给读者,以方便查阅。但对我们来说,这毕竟是一个尝试,犹恐力不从心,衷心希望不断得到同道和专家的指教。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