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转换与OAS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引用本文:任姗,黄雁翔,马丽娜,金怡,何智敏,张晓丹,陈新月.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转换与OAS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2):1270-1274.
作者姓名:任姗  黄雁翔  马丽娜  金怡  何智敏  张晓丹  陈新月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100054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ZX10002-013,2008ZX10002-004); 国家863项目(2006AA02A410)
摘    要: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血清学转换与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2、3及OAS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27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及核苷酸类似物(NA)联合抗病毒治疗,依据HBsAg及HBeAg转换与否评价疗效,分为HBsAg转换组、HBeAg转换组及无应答组(NR),同时纳入50例HBV自限性感染者作为对照。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宿主的抗病毒蛋白OAS1基因内含子区rs2285934(A/C)位点、OAS2基因外显子-2区rs2072138(C/G)位点、OAS3基因外显子-8区rs2072136(C/T)位点及OASL基因内含子区rs11849829(A/G)位点SNP,并分别比较OAS基因单位点、基因型及单体型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77例患者中HBsAg转换组41例(14.80%),HBeAg转换组102例(36.82%),NR组134例(48.38%)。OAS3等位基因C/T在四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P=0.001),携带CC+CT基因型患者与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HBsAg转换组及NR组间存在差异,统计学差异居于临界值(χ2=3.17,P=0.07)。单体型分析显示:单体型ACCG、CCTG在应答组与NR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4;χ2=4.89,P=0.03)。结论携带OAS3(rs2072136)C等位基因的HBeAg阳性CHB患者易于获得IFNα治疗HBsAg转换,其单体型可作为获得HBeAg转换的预测因素。

关 键 词: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α多态性  单核苷酸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