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肠道微生态对糖尿病肾脏病的影响
引用本文:莫超,黄国东,史伟,赵洁.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肠道微生态对糖尿病肾脏病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3):178-186.
作者姓名:莫超  黄国东  史伟  赵洁
作者单位:1.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南宁 530219;4.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长沙 410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60913,81560808);广西岐黄学者培养项目([2022]);广西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桂中医药科教发[2021]6号);广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21BS039);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BXJ2022024);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2021CX02)
摘    要:糖尿病肾脏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等特点,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主要的、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调节、信号传导等重要生命活动,进而维持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肠道微生态之间及其与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本质上是阴阳平衡。一旦阴阳平衡关系被打破,则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功能异常、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减少等,他们在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医阴阳理论视域下,糖尿病肾脏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犹如中医阴阳制约太过,或制约不及,或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阴消,或阳消。针对不同的病机变化,采取“阴病治阳”或“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等方法,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以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该文拟基于中医阴阳理论,以肠道微生态为靶标,以中医药调控肠道微生态干预糖尿病肾脏病为切入点,阐释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脏病的科学内涵,以期为揭示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中医药的效应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 键 词:糖尿病肾脏病  肠道微生态  阴阳理论  中医药
收稿时间:2022/10/21 0:00:00

Effect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o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Based on Yin-Yang Theory
MO Chao,HUANG Guodong,SHI Wei,ZHAO Jie.Effect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o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Based on Yin-Yang Theory[J].Chin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4,30(3):178-186.
Authors:MO Chao  HUANG Guodong  SHI Wei  ZHAO Jie
Abstract:
Keywords: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Yin-Yang theo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