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
引用本文:赵京生.《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J].中国乡村医生,2001,17(4):27.
作者姓名:赵京生
摘    要:补泻针法 ,始见于《内经》,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能》和《素问·离合真邪论》等三篇的记载较为详细、完整。综观原文 ,《内经》补泻针法的操作特点可概括为两点 ,1补法 :以静为特征 ,纳入 ;2泻法 :动势明显 ,放出。即补法轻柔和缓 ,动作幅度小而不明显 ,注重由外入内的行针过程 ;写法则力重势猛 ,动作幅度大而明显 ,注重由内出外的行针过程。此外 ,泻针法的立意 ,是根据病证的虚实外在表现及发病机理的朴素认识而制定的 ,根据“有余者泻之 ,不足者补之”的原则 ,对盛实之邪气 ,应予祛除 ;对虚衰之正气 ,应予培补。因此 ,针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