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帝内经》中“十度”诊法总则初探
引用本文:杨杰.《黄帝内经》中“十度”诊法总则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15-16.
作者姓名:杨杰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5CB523505)
摘    要:纵观中医诸多诊法可从两个层面剖析庞繁的诊法体系,一为"诊之法"层面,即诊察技术的方法;二则为"诊之道"层面,即诊察规律的法则,为"诊"的本源。在《内经》中明确提出的"诊有十度"可以重新构建中医诊法理论框架。在"十度"中,前五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主要论述"诊之法",对脉、藏、肉、筋、俞5种知识结构采用望、闻、问、切手段进行诊察,并提出其方法和注意事项。后五度(度阴阳、度上下、度民、度君、度卿)主要论述"诊之道"。中医"诊"的目的在于"断","诊"的过程融于"断",两者相辅相成,"诊"中涵"断","断"中寓"诊",在诊的过程中,需要以阴阳、上下协调平衡的指导原则不断完善"诊-断-诊"的过程,中医的"诊的过程"与"断的结论"实际上是一个统一协调、不可分割的一个过程。

关 键 词:黄帝内经  诊断  框架  理论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