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RCT临床研究镇痛效应观察
引用本文:刘元华,杨运宽,陈洪沛,罗荣,杜晨,林国华,张红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RCT临床研究镇痛效应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64-166.
作者姓名:刘元华  杨运宽  陈洪沛  罗荣  杜晨  林国华  张红星
作者单位:1.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3. 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No.2006BAI12B07)
摘    要:目的 对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主要疼痛指标以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指标,观察其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基础针剌组)、B组(铺棉灸组)、C组(火针组)、D组(叩刺拔罐组)和E组(西药组)5组,分别于第1 ~10天进行临床治疗,并记录相关指标:疼痛强度(VAS)、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PHN发生率.结果 从第5天开始,五组疼痛强度即表现出差异(P<0.05);五组疼痛持续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灸方法较西药疗法更能有效减轻疼痛强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减少PHN发生率,但针灸方法之间无差异.

关 键 词:针灸  带状疱疹  镇痛  后遗神经痛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