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足踝手术中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最佳给药部位的临床研究
引用本文:张娜,蔡光玉,罗俊杰,凌丹丹,陈小瑞,余斌.足踝手术中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最佳给药部位的临床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4):72-77.
作者姓名:张娜  蔡光玉  罗俊杰  凌丹丹  陈小瑞  余斌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3SY032);上海市科委项目(SKW1507)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最佳给药部位。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择期行单侧足踝手术患者40例,通过简单随机化分成两组: 神经鞘膜下注药组(X组,n=20)和神经鞘膜外注药组(W组,n=20)。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新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并留置导管,局部麻醉药物持续滴定的同时采用神经传导监测技术观察远端腓肠肌的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CMAP)波幅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波幅下降为0~0.5mV时的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连续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X组与W组比较,完全阻滞所需局部麻醉药量[(10.9±1.7)mL vs(16.1±1.2)mL]和完全阻滞耗时[(19.9±3.5)min vs(30.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术后6、24、48h镇痛局部麻醉药用量较少(P<0.05);而W组术后6、24、48h自控镇痛次数明显增加(P<0.05);术后6h,W组静止疼痛评分高于X组(P<0.05),术后24、48h静止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24、48h,两组间活动疼痛评分相比较,W组均高于X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均无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结论 足踝手术应用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鞘膜下注药麻醉起效更快,用药量更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患者无神经损伤等临床症状。

关 键 词: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鞘膜    神经传导检查    局部麻醉药    超声引导
收稿时间:2017/12/3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