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
引用本文:史广文.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乡村医药,2006,13(3):44-44.
作者姓名:史广文
作者单位:461400,河南省太康县独塘卫生院
摘    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导致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在5% ̄10%,尤其左室功能不佳者发生率高。其发生机制与复极延长,早期后除极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有关。大多发生在开始治疗后数天或改变剂量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室速、长QT间期与尖端扭转型室速1]。严重者可致死,故应高度警惕其发生。1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1.1Morganroth诊断标准1.1.1凡出现以往未发生的新的室速,又无其他原因可查者。1.1.2原有室性心律失常加重①基础状态期前收缩(早搏)1~50次/小时者增加1…

关 键 词:抗心律失常药物  致心律失常作用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  持续性室速  诊断  心律失常加重  早期后除极  长QT间期  药物治疗
收稿时间:2005-04-28
修稿时间:2005年4月2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