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针刺膈俞穴的活血化瘀作用
引用本文:蔡国伟,贾玉英,戴春林.针刺膈俞穴的活血化瘀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60-161.
作者姓名:蔡国伟  贾玉英  戴春林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扣医院针灸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22
摘    要:背景: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的血会,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的功能。 目的:通过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探讨其对血瘀证的活血化瘀功能。 设计:随机对照,正常对照观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对象:选择2001—01/2002-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住院的血瘀证患者65例。 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龙血竭,4片/次,3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组:取双侧膈俞穴,穴位常规消毒,用25mm毫针进针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5min,留针10min,再行平补平泻手法5min,留针10min,然后出针,1次/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6-酮-前列腺素后F10、血浆血栓素B2含量。临床疗效标准(治愈为舌淡红,脉和缓有力,肢体疼痛、皮肤黏膜瘀斑消失,痛经消失,偏瘫肢体基本恢复正常功能,麻木消失。有效为舌暗红,脉微涩,肢体疼痛减轻,皮肤黏膜疲斑减少,痛经减轻,偏瘫肢体部分恢复功能,麻木减轻。无效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②观察血浆6-K—P、TXB:含量及6-K—P/TXB2值。 结果:6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15,10);有效:(13,11)]。②血浆6-K—P含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59.28&;#177;16.48),(117.25&;#177;16.47)μg/L,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33.51&;#177;13.97),(114.64&;#177;16.39)μg/L, P〈0.05]。③血浆TXB2含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98.21&;#177;11.38),(110.45&;#177;1067)μg/L,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101.15&;#177;12.14),(109.21&;#177;11.58)μg/L,P〈0.05)。④血浆6-K-P/TXB2值: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621&;#177;20.203,1.101&;#177;0.316,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322&;#177;0.216,1.234&;#177;0.305,P〈0.05)。 结论:针刺膈俞穴可提高血浆6-K—P含量和6-K—P/TXB:值。降低TXB2含量,说明针刺膈俞穴通常调节血瘀证患者失衡的PGI2-TXA2系统,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关 键 词:血瘀/针灸疗法  膈俞  血栓烷类/分析
收稿时间:02 10 2004 12:00AM
修稿时间:11 15 2005 12:00AM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Geshu on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soling stasi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