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作者姓名:吕红彬  刘东敬  陈晓明  喻应贵  乔一平  黄新文  张熙伯  盘如刚
作者单位:1.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646000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摘    要:青光眼目前仍是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直到最近,治疗青光眼的所有手段仍有赖于降低眼内压。近年来发现,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27在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中过度表达,而其自身抗体具有促RGC凋亡的作用。临床上,青光眼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一般而言,药物比手术更易被患者接受,但手术比药物能更多地、更有效地降低眼内压。目前青光眼的常规术式仍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但部分患者手术不能完全控制眼压,即使眼压控制后部分患者视野仍可能继续恶化致视功能丧失,因此,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本项目即在上述背景下.从以下几方面对青光眼的基础与临床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 键 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临床研究  发病机制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protein  降低眼内压  眼压控制  热休克蛋白
修稿时间:2006-12-06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研究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研究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