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5例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分析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向淼,王汉渝,朱丹,陈烨,王继金,邵晗,夏云飞,张玉晶.205例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分析北大核心CSCD[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3(4):307-312.
作者姓名:向淼  王汉渝  朱丹  陈烨  王继金  邵晗  夏云飞  张玉晶
作者单位:1.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621099;2.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510060;3.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超声科620010;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610041;
基金项目:北京白求恩慈善基金项目(B19136DT);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课题(2021HYX011)。
摘    要:目的分析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到2020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5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4例,中位年龄54岁。非生发中心(GCB)型占74.1%(126/170)。177例接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的诱导化疗,9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59例(30.4%),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112例(57.7%)。83例接受化疗后巩固性或挽救性放疗,仅14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分析病理类型、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及放疗模式、ASCT等影响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4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6%和44.2%。GCB亚型、含HD-MTX化疗、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缓解情况、接受放疗是OS或PFS的有利预后因素,其中后三项还是独立预后因素。诱导化疗后,CR患者的巩固放疗未改善生存,PR/SD患者的挽救放疗则显著改善OS和PFS(P值均<0.01)。化疗后巩固ASCT对比巩固放疗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原发DLBCL的非GCB亚型与预后不良有关,含HD-MTX诱导化疗结合利妥昔单抗可进一步改善生存。放射治疗仍是重要治疗手段,而ASCT的实际应用并不充分。

关 键 词:淋巴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利妥昔单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