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中的临床价值
引用本文:张杰,姜志荣,王小凡,李倩倩.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4):239-242.
作者姓名:张杰  姜志荣  王小凡  李倩倩
作者单位:张杰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院心脏超声科, 山东省青岛市,266061); 姜志荣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院心脏超声科, 山东省青岛市,266061); 王小凡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院心脏超声科, 山东省青岛市,266061); 李倩倩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院心脏超声科, 山东省青岛市,266061);
摘    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化疗后心电图是否正常分为两组:A组52例,化疗后心电图正常;B组48例,化疗后心电图异常;对照组为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于化疗前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纵向峰值应变参数测定。结果化疗前,三组间纵向峰值应变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A组大部分节段纵向峰值应变下降(P﹤0.05),B组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显著下降(P﹤0.01),B组患者前间隔、后间隔、左室后壁的纵向峰值应变较A组患者减低(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不是监测蒽环类化疗药心脏毒性敏感指标,但心电图异常对心功能的损害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作为评价心肌应变的新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两种检查方法的合理利用能及早发现心肌功能的亚临床损害,为及时改善化疗方案提供一定帮助。

关 键 词:蒽环类  斑点追踪技术  二维  心电图  相关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