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疗效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关系
引用本文:朱传武,钱峰,王海燕,许克玲,杨齐英,李明,王勇平,张雪华,常建国,曹济生,吴妹英,马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疗效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关系[J].抗感染药学,2003(2).
作者姓名:朱传武  钱峰  王海燕  许克玲  杨齐英  李明  王勇平  张雪华  常建国  曹济生  吴妹英  马欣
作者单位: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苏州 215007
摘    要: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惠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外周血DC表型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mo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并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拉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使DC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结果 干扰素治疗4mo时DC的增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2.8倍;惠者DC表面CD80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而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在治疗前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和p<0.01),治疗后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与健康对照未见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干扰素完全应答组除CD80以外,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均相应高于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组,且治疗后这四种分子与无应答组之间的并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和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不成熟,功能低下,并可能影响干扰素的抗病素疗效;干扰素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增殖和成熟,进而促进机体清除乙肝病毒。

关 键 词: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树突状细胞  表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