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首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E/e'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引用本文:黄 锐,雷玉华,赵劲波,严 莉. 首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E/e'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5): 632.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1.05.014
作者姓名:黄 锐  雷玉华  赵劲波  严 莉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1内科心血管病中心 2儿一科,恩施 445000
基金项目: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科技计划项目(No.E20180003)
摘    要:摘要:目的 探讨首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E/e'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466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 E/e'。按 E/e'三分位数分为 E/e'<8.8、8.8≤E/e'<13.5、E/e'≥13.5三组,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分析 E/e'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BMI、CHADS2、CHA2DS2-VASc、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持续性房颤、既往合并高血压病(HBP)、糖尿病(DM)、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IS/TIA)、慢性肾功能不全、颈动脉斑块的比例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将 CHA2DS2-VASc评分根据分值分为0~1分、2~4分、5~7分、8~9分4组。随着 CHA2DS2-VASc评分的增高,E/e'呈明显上升趋势,E/e'与 CHA2DS2-VASc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213,P<0.01)。在平均36.6个月的随访时间内,共有17例患者出现新发IS/TIA。IS/TIA 组 E/e'、LAD、CHA2DS2-VASc、既往合并IS/TIA 病史和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S/TIA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E/e'≥13.5组缺血性脑卒中(P=0.041)、心衰(P=0.036)的累计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8.8≤E/e'<13.5、E/e'≥13.5、年龄≥75岁、吸烟、BMI、HBP、DM、既往IS/TIA、颈动脉斑块,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药物使用,及 LAD为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示:E/e'≥13.5(HR:2.103,95%CI:1.721~3.059,P=0.011)、颈动脉斑块(HR:1.591,95%CI:1.041~3.125,P=0.008)、年龄≥75岁(HR:1.621,95%CI:1.351~2.868,P=0.035)、LAD(HR:2.057,95%CI:1.896~3.400,P=0.003)均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E/e'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0.537~0.779),最佳截断值为13.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6%和74.6%。结论 房颤患者 E/e'升高及颈动脉斑块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房颤的临床管理中,除了常规行 CHA2DS2-VASc评分外,系统评估房颤患者心室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对减少栓塞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关键词:心房颤动  舒张功能不全  E/e'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收稿时间:2020-05-27

E/e'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in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Huang Rui,Lei Yuhua,Zhao Jingbo et al. E/e'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in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alth Sciences), 2021, 50(5): 632.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1.05.014
Authors:Huang Rui  Lei Yuhua  Zhao Jingbo et al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