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性心肌梗死后动态监测短暂心肌缺血的预后意义
引用本文:田洪森.急性心肌梗死后动态监测短暂心肌缺血的预后意义[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
作者姓名:田洪森
摘    要:在伴有严重左室功能受损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动态监测出现ST段压低者的1年病死率增加3倍。本文对203例AMI患者进行动态ST段监测的前瞻性研究,旨在确定短暂心肌缺血的预后意义。病人和方法非选择性203例AMI患者,其中男152例,女51例,平均年龄58岁(34~76岁)。前壁梗死93例(46%),下壁梗死110例(54%),无Q波心梗47例(23%)。36例(18%)接受溶栓疗法,46例(23%)有陈旧性心梗。早期(3~15天,平均6.4天)动态ST段监测201例,晚期(22~93天,平均3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