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初步实验研究 |
| |
作者姓名: | 薛群 华军 卢俊 董万利 吴玉明 倪健强 朱一蓓 方琪 王明元 陈永井 方振羊 张学光 |
| |
作者单位: |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 2.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科 3.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215006 4. 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 5. 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
| |
摘 要: | 目的在分离、培养、鉴定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like stem cells, HPMSCs)的基础上,进行了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纹状体出血的实验,探讨了其在治疗脑出血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利用自体未肝素化新鲜血回注法建立大鼠尾壳核出血模型;取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成5组:(1)假手术组(n=4);(2)自然恢复组(n=6);(3)对侧脑移植组(n=6);(4)同侧脑移植组(n=6);(5)同侧颈总动脉移植组(n=6)。将体外荧光标记的HPMSCs移植入大鼠纹状体出血模型,通过提高的躯体摆动实验(elevated body-swing test,EBST)和悬尾姿势实验(the postural tail-hang test)进行模型的神经功能评价,观察注射HPMSCs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并通过病理切片检测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了HP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以及迁移状况。结果HPMSCs跨越血脑屏障,并主要向脑出血组织周围定向迁移。EBST和Bederson评分结果表明,移植后第5d和第14d对侧脑移植组、同侧脑移植组和颈总动脉移植组神经功能修复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至移植后28d时为止,未发现肿瘤组织形成。结论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能跨越血脑屏障并向病灶处定向迁移且未见成瘤现象,移植入脑出血模型结果表明其可促进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具备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
|
关 键 词: | 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 移植 大鼠 脑出血 |
文章编号: | 1009-881X(2006)04-0537-04 |
收稿时间: | 2006-08-12 |
修稿时间: | 2006-08-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