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可行性
引用本文:余鑫,郑兴菊,王玉权,张小勇,唐滢,张媛,王荣品.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可行性[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8).
作者姓名:余鑫  郑兴菊  王玉权  张小勇  唐滢  张媛  王荣品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
摘    要: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肝癌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提取3~5期最佳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融合重建,相应得到平均动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arterial,m TA)图像/平均门静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portal venous,m TPV)图像,并与常规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1)图像质量:CTP图像的肝脏(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和肝脏(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SD)值均低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主动脉(门静脉期)和门静脉(门静脉期)的信噪比(SNR)值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的对比噪声比(CNR)值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CTP图像的主观评分(包括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均高于相应常规增强图像(P0.05)。(3)诊断效能:CTP图像与常规增强图像均能显示所有的肝脏病灶,CTP图像对肝脏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图像诊断质量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结论从肝脏CTP原始图像上提取融合得到的m TA/m TPV图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TP成像可用于"一站式"成像检查,无需另加做常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检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