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哺乳动物异体受精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段恩奎.哺乳动物异体受精研究进展[J].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1990(4):23-25.
作者姓名:段恩奎
摘    要:一、研究现状 异体受精的最初尝试是从Adams(1961)将绵羊胚胎保存于免输卵管而实现长距离运输的试验中得到启发的。1966年,Edwards等首次介绍了人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异体受精的方法,但并未实现受精。在以后的十余年间,又有人研究了牛卵母细胞在兔或绵羊输卵管以及猪卵母细胞在兔输卵管内的异体受精现象,发现受精率分别仅为7.4%(牛—兔)、8.6%(牛—绵羊)和 2.0%(猪—兔),而将牛卵母细胞移入未受精的兔输卵管中也能获得6.3%的具核卵裂率。这种没有受精而实现具核卵裂的现象称为孤雌生殖。基于上述牛、猪的所谓异体受精率与孤雌生殖率非常接近,因而,认为这种所谓异体受精现象并非真正实现了异体受精。但是,牛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却能在猪(22.2%)和青年母牛(36.5%)输卵管中实现受精。

关 键 词:哺乳动物  异体受精  研究进展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