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茱萸不同有效部位抗肝损伤作用的比较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引用本文:来丽娜,刘芳,韦茴,周萌,宋晓亮.山茱萸不同有效部位抗肝损伤作用的比较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28(5):328-332.
作者姓名:来丽娜  刘芳  韦茴  周萌  宋晓亮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药学系 046000
基金项目:长治市科技项目(20123057),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117001)
摘    要:目的:研究山茱萸不同活性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提取山茱萸多糖、山茱萸总苷、山茱萸三萜酸,测定三种活性部位的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制作0.2% 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山茱萸多糖部位、山茱萸总苷部位、山茱萸三萜酸部位最大耐受量分别相当于50 kg人临床日用量的75、250、191.6倍.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增多,而山莱萸三个活性部位均能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减少炎细胞浸润,尤以山茱萸三萜酸部位高剂量组作用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小鼠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升高而GSH含量及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茱萸三个活性部位血清ALT、AST活性,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而SOD活性及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尤其山茱萸三萜酸部位变化明显.结论:山茱萸多糖部位、山茱萸总苷部位、山茱萸三萜酸部位急性毒性均很小,均有保肝作用,尤其三萜酸活性部位保肝作用显著,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保肝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关 键 词:山茱萸  活性部位  最大耐受量  肝损伤

Experimental Study of Active Fractions from Fructus Corni on Acute Toxicity and Acute Hepatic Injury in Mi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