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引用本文:刘九月,贾湘杰,李同川,姚光,贾西燕.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32):5263-5265.
作者姓名:刘九月  贾湘杰  李同川  姚光  贾西燕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摘    要:目的:探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情况。方法:选择8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胎龄将患儿分为早产组(胎龄<37周,54例)和足月组(胎龄≥37周,32例);依据体重将患儿分为低体重儿组(体重<2 500 g,56例)和非低体重儿组(体重>2 500 g,30例),回顾分析不同组患儿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86例患儿,其中早产儿54例,占62.8%;低体重儿56例,占65.1%。低体重儿组BellⅠ期构成比显著低于非低体重组(P<0.05)。早产儿组BellⅢ期构成比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低体重儿组BellⅢ期构成比显著高于非低体重组(P<0.05)。主要临床表现排序依次为:腹胀者48例(55.8%)、便血者36例(41.9%)、呕吐者32例(37.2%)。原发疾病及并发症情况:肺透明膜病38例,肺炎35例,窒息45例,病理性黄疸56例,酸碱失衡53例,颅内出血20例,肠穿孔、腹膜炎23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治愈率显著低于足月儿和非低体重儿(P<0.05),而死亡率显著高于足月儿和非低体重儿(P<0.05)。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1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2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3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便血及呕吐等。胎龄是影响NEC预后的重要因素,产、儿科加强合作尽可能地减少早产;对于不可避免的早产,力求早发现以获取良好的预后。

关 键 词: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特点  预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