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微囊化甲状旁腺移植现存问题及进展
引用本文:林辉,曹利平.微囊化甲状旁腺移植现存问题及进展[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5,26(7):442-445.
作者姓名:林辉  曹利平
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摘    要: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术后的一个严重甚至致命的并发症。由于甲状旁腺素在机体代谢中的复杂作用,因而仅靠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不能获得有效改善。甲状旁腺移植一直被视为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最为理想的方法之一,而排斥反应是同种及异种移植必然面临的一道障碍,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排斥反应的同时,却带来全身免疫功能被抑制的严重后果。微囊包被技术的出现,为最终解决甲状旁腺移植免疫排斥问题提供了可能。微囊化移植技术的原理,是用具有组织相容性的选择性半透膜包被移植物,保护移植物免受受者的免疫攻击,同时又能为移植物提供必需的氧和营养物质。1979年,Li m等1]应用海藻酸和聚赖氨酸制成的微囊成功包被(微囊化)哺乳动物的活体细胞和组织,体外实验显示,囊内组织或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保持完整的功能和形态。1980年Li m和Sun报道了微囊化大鼠胰岛移植,接受移植的同基因糖尿病大鼠术后维持正常血糖2~3周。1989年,Sun等将微囊化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移植给切除了甲状旁腺的同基因大鼠,结果术后受者的血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明显升高,接近正常,且持续8周2]。从此开启了微囊化甲状旁腺移植的研究。1994年,Has...

修稿时间:2005年3月29日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